天气预报:
首  页 | 港口概况 | 新闻中心 | 行业管理 | 安全生产 | 调查研究 | 机关党建
关于天津滨海新区考察调研报告
发布时间:2016-12-15  浏览次数:   来源:   字体大小:【
 

根据领导要求,2015年12月14日至16日,市港口局与市政府办公室、研究室、市发改委等部门,赴天津实地考察调研滨海新区。考察组观摩了新区总体规划、部分专项规划、临港经济区规划展览,分别观看了新区建设发展历程、临港经济区产业发展专题片,听取了相关部门对新区发展规划、重型产业布局、重大项目引进,以及港口建设等方面的介绍,参观了新区港城建设、产业布局。就滨海新区的管理体制、政策扶持、创新发展、人才引进、深化投融资改革等方面,与相关部门深入交流,双方就盐城港口带动、加快全市沿海开放开发,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一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基本情况

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东部沿海,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,距北京120公里。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、国家级新区、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。滨海新区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,海岸线153

公里。新区政府设23个部门,辖7个功能区、14个街道和5个镇,常住人口289万人。

(一)发展历程。天津滨海新区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,有几个关键节点。起步发展阶段。1984年,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成立。1986年8月,邓小平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,并题词:“开发区大有希望”。滨海新区提出最初轮廓。快速成长阶段。1994年3月,天津市决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“用十年左右的时间,基本建成滨海新区”。《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(1994–2010)》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,提出以塘沽地区(包括塘沽、天津开发区、天津港、天津港保税区)为中心,向汉沽、大港城区和海河下游工业区辐射,形成“一心三点”组合型城市布局结构。跨越发展阶段。2005年,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。2006年5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》。天津市提出以滨海新区核心区、汉沽新城和大港新城为三大城区,简称为“一轴、一带、三城区”的城市空间结构。2009年,滨海新区实施“一核双港、九区支撑、龙头带动”的发展策略。“一核”指滨海新区核心区,“双港”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。同年11月,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,撤销塘沽区、汉沽区、大港区,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。2013年9月,滨海新区直管街镇,27个街镇调整为19个,12个功能区整合成7个。2014年12月,中国(天津)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,总面积119.9平方公里,均在滨海新区区划之内。同年12月,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“1区21园”中的核心区和7个重要园区也划在滨海新区,定位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,构建从中关村到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轴线。

(二)发展定位。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:依托京津冀、服务环渤海、辐射“三北”、面向东北亚,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、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、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,逐步成为经济繁荣、社会和谐、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,成为我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。在此定位下,天津滨海新区在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、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更大作用,自身也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。2006-2014年,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%,地方财政收入、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年均增幅25%以上。2014年生产总值达8760亿元,公共财政收入1028亿元;2015年达9500亿元,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100亿元。

(三)产业特点。2014年,天津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0.2:66.5:33.3。制造业优势突出。建成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带动了百万吨乙烯、千万吨炼油、大飞机、大火箭、大机车等重大项目落地,形成了航空航天、汽车及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石油石化、粮油轻纺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5400亿元,石油化工突破3260亿元,电子信息突破2600亿元,粮油轻纺突破1925亿元,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。服务业发展加快。累计实施550项重点服务业项目,以创新型金融、现代物流、服务外包、总部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加快聚集,总部企业超过260家,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.3%。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382.5亿元,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%;年末存、贷款余额分别达4649亿元和7236亿元。培育了一批物流园区和交易市场,完成商品销售额1.7万亿元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。聚集了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354家,其中重点实验室133家(国家级13家)、工程中心106家(国家级18家)、企业技术中心163家(国家级19家)。移动互联网、集成电路设计、北斗导航、大数据工程、高端装备、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领域,储备先进技术产品200项。曙光服务器、国芯专用芯片、神州通用数据库等项目进入国家“核高基”专项。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.2万家,其中产值亿元以上的1095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。

(四)综合配套改革情况。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,重点推进了管理体制、行政审批、综合执法、金融、涉外、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。在行政管理领域,按照大部制、扁平化的要求,推进政府部门职能归并,推行行政审批集中、行政执法下沉,实现“一颗印章管理审批”、“一支队伍管执法”,将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能归口,封存109枚公章,合为1枚印章管审批。在金融改革方面,围绕产业金融展开,上游环节重点发展产业投资基金、风险投资基金和非上市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,中游环节发展各类要素市场,下游环节发展融资租赁、商业保理等业态。设立了3家规模均为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,聚集893家私募股权基金。现有金融租赁公司5家,融资租赁公司264家,单一项目类租赁公司800多家,合同余额1万亿元。注册商业保理公司116家。建成10个创新型交易市场,成为非上市公司场外交易首批扩容试点。在涉外经济改革方面,重点推进国际船舶登记、国际航运税收、航运金融、离岸金融、意愿结汇、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改革试点。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1118亿元。累计结汇10.59亿美元。建设“大通关”体系,实现“一站式”和“7×24小时”全程通关。在土地管理方面,推行土地集中交易,实行“净地出让”,增强土地交易透明度。在社会领域,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、医疗卫生、城乡统筹、社会管理等四项改革,促进了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。在对外开放方面,拥有国家级开发区、高新区、保税区、综合保税区、保税港区、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形态的开放区域。累计有128个国家和地区、29个省市的企业落户新区,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9家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。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10.3%。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整体封关运作,22项试点政策18项已落地。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,2015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新设立市场主体7053户,同比增长108.7%,注册资本1739.8亿元,增长247.5%。

(五)值得借鉴的几个关键举措

1.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,举天津全市之力发展滨海新区。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一个自我完善、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,改革创新始终伴随其中。一是以特区的视野来发展滨海新区。天津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将滨海新区发展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,持续向国家层面、向世界推介。以发展经济特区的视野,举全市之力,从政策倾斜和人才、产业等资源配置诸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。从一级政府七大功能区十九个街镇的组织架构来看,由天津市委常委兼任滨海新区书记,部门负责同志均予以高配,各功能区设正厅级管委会,面向全国广募人才。二是全力推进城市工业成功东移。以新区带动天津发展,进而带动环渤海经济发展。将散布在天津老城及周边的工业企业,以关停并转等方式,全部迁入滨海新区升级发展,成功实现了产业转移。在新区产业培植发展中,通过财税政策的调节,给予一定年限的优惠,成功引进了一大批规模企业。三是市级层面牵头实施全方位战略合作。2008年天津市政府与国土部签订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合作备忘录;2011年与国开行签署“十二五”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,在滨海新区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融资合作;2012年与中国国际商会签署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、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备忘录;2013年与台湾新竹市签订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,全面推动两地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。近年来,在天津市政府的协助下,滨海新区成功引进和谐号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、北车集团、中国航天、中国建材、中核集团、华锐风电等项目。

2. 发展战略层面精准定位,抢抓政策机遇乘势而起。天津滨海新区区位优势明显,内陆腹地广阔,辐射西北、华北、东北12个省市区;拥有吞吐量世界第五的综合性港口,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,是东、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;拥有北方最大的货运机场,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,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、联系南北方、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。如何将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?天津市委、市政府从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入手,抬高起点,致力建成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、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、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、宜居生态型新城区。抓住一系列的政策机遇,将发展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,倾力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、综合改革实施区、保税区、中新天津生态城。滨海新区确立了实施“三步走”战略,第一步是2015年,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1万亿元,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100亿元;第二步是2017年,地区生产总值达1.3万亿元,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500亿元,初步建成滨海新区核心标志区;第三步是2020年,地区生产总值达1.8万亿元,公共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,基本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。

3. 建设功能区打破区域限制,整合发展新区优势产业。在产业布局上,通过设立产业功能区的方式,打破行政区划,加强产业布局规划,由产业功能为主导,推进区域发展,尽可能减少行政区域对产业发展的影响。2006年,天津滨海新区“十一五”规划产业功能分区,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”,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“海洋经济发展带”,在轴和带结构中建设三个生态城区,通过产业集聚,建设七个产业功能区。在产业发展上,坚持走高质化、高端化、高新化发展之路,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产业能级,通过大企业带动、吸引央企入驻,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、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。2014年,全区有306家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,其中84家超过10亿元,19家超过100亿元。

4. 完善投融资平台体系,提供坚实的发展要素保障。天津市本级、滨海新区、七大功能区均建立了优质高效的投融资平台,依托完善的体系,有效筹措滨海新区建设急需的大量资金。2008年初组建的国有独资建设投资集团公司,由市政府出资,滨海新区实施监督管理,是现金流全覆盖的政府类投融资平台企业,承担新区重要交通路网、重点区域开发建设、轨道交通建设和环保生态建设。建投集团注册资本300亿元,总资产1475亿元,下属10家全资和控股公司。作为城市建设综合运营商,滨海建投集团拓展土地储备整理职能,完善融资造血能力,形成“借用管还”长效发展机制,提高了融资能力。1984年成立的泰达投资控股公司,2014年主营收入713亿元,资产2538亿元,主要经营区域开发与房地产、公用事业、制造业、金融和现代服务业,拥有泰达集团等18家全资公司、中非泰达等19家控股公司和长江证券等29家参股公司,其中4家上市公司,构建了以渤海银行、泰达国际、北方信托为主体的金融发展平台。

二、建设盐城滨海新区构想的现实基础

盐城滨海新区发展的构想,与天津滨海新区不仅在于名称的相同,而在于两者有类似的发展基础和现实需求。天津滨海新区抓住独特的区位优势、背靠京津等大城市的便利,发挥天津港的龙头功能,成功实现了天津滨海新区的起步、跨越,成为众多央企外迁的最佳聚集地之一。

(一)建设盐城滨海新区的现实条件

盐城滨海新区建设从理念上趋同,充分借鉴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经验,启动盐城滨海新区建设。

客观剖析盐城滨海新区建设的积极因素。一是加快盐城沿海中部崛起新的增长点在滨海新区。以港口为龙头拉动港产、港城同步发展,是推进全市沿海开发的成功之举,是盐城加快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。南部区域大丰港的实践表明,“三港”联动战略是切实可行的。盐城海岸线全长582公里,有必要在北部,依托滨海港的10万吨级(未来20-30万吨级)的深水条件,以滨海新区建设为平台,打造盐城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。二是背靠长三角的区位。盐城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,使得苏北的区位发生了质的变化,加之沈海高速、临海高等级公路、连盐铁路、规划中的疏港铁路等,盐城沿海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,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。三是淮河流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确立。淮河入海水道航道工程的实施,让淮河流域与盐城滨海新区联系更为紧密,为盐城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腹地,拓展了发展空间。四是充裕的土地储备资源。仅新滩、灌东两大盐场近40万亩土地可供开发,较天津滨海新区主要靠围海造陆生成建设用地,要大大降低开发成本。五是基础设施先行已初显成效。新滩、灌东片区近年投入30多亿元,用于道路、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,新滩片区已具备项目落户条件,灌东片区“一纵一横”框架基本拉开。中电投、中建材、中海油等央企项目业已落地,不少已初显成效。

盐城滨海新区建设异于天津滨海新区起步时机的不利因素。一是天津滨海新区起步发展与国家产业扩张期合拍,而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。二是天津滨海新区有原先塘沽、汉沽、大港三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基础,盐城沿海地广人稀,港城建设成效慢。

(二)滨海港开发建设现状

滨海港开发建设主体是滨海港经济区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按照“淮河门户、产业大港”的定位,确立了联手央企、借力开发的思路,先后与中电投、中海油、中交一航院等7家央企合作,投资达1200亿元,以大项目带动大港口、以大港口集聚大产业。一是着力推进以港口码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。10万吨级航道防波挡沙堤2011年竣工,10万吨级通用码头1号泊位建成并开港试航, 2号泊位头、10万吨级煤码头一期工程、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正在加快建设。二是集疏运体系日趋完善。省道327、临海高等级公路、南北疏港公路先后建成通车;疏港铁路支线已委托中铁五院开展可行性研究;经中山河连接通榆河的北疏港航道工程列入省内河航道干线网,主体工程基本完工,接通淮河入海水道的南疏港航道正在规划论证之中。三是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集聚。总投资80亿元的中电投协鑫电厂2×100万千瓦火电开工建设,100亿元的中电投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加快建设,120亿元的LNG项目陆域工程全面启动,大唐海上风电、中电投海上风电、华电陆上风电项目加快实施,100亿元的江苏丹化项目成功签约。四是港城服务支撑功能明显增强。着力打造服务“三港”联动的宜业之城、绿色生态的宜居之城和亲海临海的宜游之城,月亮湾大酒店、灵龙湖、月堤海景公园、海滨浴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实施,港城医院、港城学校等基础功能配套逐步完善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滨海港将新建10万吨级通用泊位3-4个,液体散货泊位3-5个,大型矿石码头和原油码头1-2个;开展30万吨级航道前期工作。力争到2017年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,2020年突破8000万吨。按照“大项目-大产业-大园区-大基地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重点发展能源、石化、冶金、装备制造、物流五大特色产业区。能源产业区重点建设火电、IGCC、LNG加注分销、冷能利用等项目;石化产业区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园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、煤化工产业园,形成高端型、生态型、特色化的区中园;冶金产业区重点发展汽车用板材项目;装备制造产业区重点发展与冶金、石化工业相配套的机械制造产业;物流产业区主要建设通用物流园项目,形成以物流业为主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,初步构建起以煤、电、气、化为主的千亿级临港产业板块。

(三)周边区域发展情况

目前在滨海港周边地区发展较快的有新滩片区、灌东片区、滨海港经济区、滨海港镇、滨海化工园、响水化工园、响水沿海经济区。2013年4月成立的黄海经济区建设指挥部,下辖灌东、新滩、射阳三个盐场片区,约335平方公里。市委、市政府把盐田综合开发作为大市区的第五大经济板块,承载市直大项目的载体和平台,而重点发展的是新滩、灌东片区。2012年成立的灌东、新滩公司,是盐田投资开发主体,分别负责两个片区的社会事务、规划建设、经济管理、项目招引等工作,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已取得一定成效。

但是,灌东、新滩片区开发体制机制不健全,难以吸引优秀人才。片区各自为战,总体规划、专业规划独立编制,项目审批在县,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、行政资源重复浪费。港城和港口开发建设由属地县负责,规划、建设、配套不统一。

综合主客观因素,盐城滨海新区建设是适合盐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,加快沿海中部崛起的有效路径。但是要有长期奋战的思想准备,尽可能提高协调建设的层次,才能更好地推进盐城滨海新区的建设。

三、对发展盐城滨海新区的几点建议

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,快速突破以盐田开发为主体、深水大港为龙头、临港新城为支撑的滨海新区。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考察调研,启动建设盐城滨海新区,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。

(一)抢抓机遇,提高定位,打造东部沿海经济增长极

盐城新一轮沿海开放开发布局,要紧紧抓住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、淮河经济带战略、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,紧扣省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的实施,全力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,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,加快实施沿海中部崛起。发展盐城滨海新区,要抬高建设起点,以省级园区为起步,未来创建国家级新区。

盐城滨海新区发展定位是:按照“淮河门户、新兴港城”的目标,依托长三角、服务全市沿海、辐射淮河流域,建设成为苏北乃至淮河流域、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、苏北物流中心,逐步成为经济繁荣、社会和谐、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港城,使之成为盐城加快沿海崛起的重要增长极。盐城滨海新区的地域范围包括:新滩片区、灌东片区、滨海港经济区,远景规划包括滨海港镇、滨海化工园、响水化工园、响水沿海经济区。在推进滨海新区建设路径上,着眼于拓展全市沿海开放开发的空间布局,以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产业带、城镇带、风光带“三位一体”的黄金海岸经济带,淮河入海水道航道为支撑的淮河生态经济带。一方面,将滨海港经济区、新滩和灌东盐场,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,并建议将两盐场之间的部分乡村划归新区,以便于连片开发。另一方面,对陈家港港城、滨海港城实行规划和基础设施统一管理。在将滨海、响水有关“三港”联动审批权限上收的前提下,与响水、滨海两县明确税收分成、投资责任,以形成联动开发的利益共同体。

(二)理顺体制,高位协调,推进滨海新区整合发展

滨海新区作为我市沿海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和建设用地资源的区域,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。鉴于该区远离盐城市区,又与响水、滨海县存在复杂的利益交叉。要举全市之力支持滨海新区建设,高起点实施,作为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来谋划,高规格配备滨海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及其工作部门,作为市委、市政府派出机构,代表市级层面行使经济社会管理职能。一是明确一名市领导担任党工委书记,专抓滨海新区建设,选派优秀领导干部搭建管委会领导班子。党工委、管委会副职可配备正处级干部。二是高规格配备滨海新区所属机构。下设办公室、组织人事、经济发展、招商、规划建设环保、财政金融、社会管理、国土和综合执法等部门,各部门正职均可高配。三是滨海新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办公地点必须设在新滩或灌东,以便更好履职,切实担负起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领导责任。同时,设驻市区联络处。四是人才引进方面。面向全市乃至市外、省外,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,在市内各机关选派有干事创业激情的党政干部、企业干部和技术干部到滨海新区工作,并大幅度增加人才的待遇。

(三)优化布局,功能发展,构筑沿海产业发展新高地

借鉴天津滨海新区以七大功能区来主导产业发展的模式。一是以产业功能区来布局新区产业。对目前滨海港经济区、新滩片区、灌东片区,以及远景的滨海港镇、滨海化工园区、响水化工园区、响水沿海经济区,现有的规模产业适度规划整合,重新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区,以新确定的功能分区,来布局滨海新区所有产业。二是明确重点产业培植方向。坚持走高质化、高端化、高新化发展之路,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产业能级,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、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,大力培植能源、火电、冶金、石化、装备制造、物流特色产业。三是合理分工新区运作机制。以开发区体制推进滨海新区开发,对照建成省级经济区的目标,参照天津滨海新区模式,实行扁平化管理和区政合一模式,赋予滨海新区及其所属机构审批职能,做到项目审批不出园区。滨海新区行使市、县两级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,侧重抓总体发展规划、功能区布局、国土规划、行政审批、人力资源、财政税收、国资管理、社会事务、党的建设等工作。以新滩、灌东盐场原有的社会管理机构为基础,分别成立街道办事处,具体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管理、征地拆迁、民生事务、社会稳定等。各功能区在总体布局框架下,各展所长,以自身优势推进产业集聚、产业招商、项目建设,独立运作,独立核算,带动区域发展。

(四)创新机制,拓展渠道,合力推进新区发展

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,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。目前,新滩、灌东的发展规划、重点产业和项目、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等,已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沿海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、省沿海开发的重要内容。要抓住有机时机,在规划统一、政策支持配套、引进人才、项目招引等方面建立体制,在项目审批、财税征收、土地管理等方面,包装整合已有的项目,积极争取国家、省级层面的政策、资金扶持。加快推进淮河入海航道、疏港高速公路、铁路支线规划建设,与港口码头顺畅衔接,以完备的现代交通体系,吸引重大项目、高端人才进区入园。二是搭建市级投融资平台。要瞄准未来能够上市的目标,在资产结构、经营范围、业绩包装等方面统筹谋划,重点培植一个市级投融资平台公司,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注入。滨海新区下辖的新投公司、灌投公司作为一级投融资建设平台,投资公司及未来招引进区的企业则负责相关区域内投资、融资、经营、开发以及工程建设等。三是创新合力建区的机制。本着“资源共享、共同投资、合作开发、利益分成”的原则,市委、市政府研究出台鼓励属地县参与盐场开发的激励政策,由各县自愿入股新滩、灌东公司,按股比分配受益。明确财税管理体制,科学界定几大片区范围内的税收级次,合理核定融入前的财税基数,原基数仍归属地县享有,融入后的增量部分由滨海新区和所在县按一定比例分成,以激发各方参与滨海新区建设的积极性。

 

 

 

 

主办单位:mobile28365 ┊ 技术支持: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
@ 2010 mobile28365 版权所有 ┊ 声明:未经书面协议或本局许可,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下载、打印、建立镜像
地址: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,市房产大厦19楼 ┊ 电话:(0515)88291905 ┊ 苏ICP备05034389号